——政社分開開啟社區“平權固態硬碟”之路
  編者按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新竹售屋廳日前下發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基層群眾自治和創新社區治理的通知》,明確將進一步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和治理方式,加強基層群眾自治。《通知》中的系列舉措能否改變村委會(社區)與鄉鎮(街道)上下級現狀,真正實現村委會(社區)與鄉鎮(街道)的平等對話?在基層自治道路上,面臨哪些問題和困難?即日起,本報推出“基層自治:我的地盤我能做主嗎”系列調查,敬請關註。
  不久前,按照每戶20元的價格,成都市錦江區水井坊街道錦官驛社區書記羅輯帶著社區幹部在轄區內,幫糧食部門完成了糧油食品價格入戶調查。“隨機調查了7戶,收到調查費140元。”羅輯說,幾年前這事也就當幫忙,現在是親兄弟明算賬。“上頭千條線,下麵一根針”,社區執行各項行政工作並不鮮見。隨著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推進,錦江區正悄悄發生著變化:從以往的“免費跑腿”,到如今的“好房網收費打工”,社區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群眾。
  □ddr4 記憶體本報記者 劉星
  政社分開
  社區“脫身記憶體”攻民生
  一個月前,成都市錦江區蘭桂坊垃圾中轉站被拆除。“拆除了垃圾中轉站,產生的垃圾咋辦?”水井坊街道辦黨工委書記朱烈說,通過“垃圾不落地”活動,問題得以解決。
  “垃圾不落地”是該區倡導的一項環保活動,居民都要自覺分類垃圾,每天定時定點將垃圾交到垃圾回收公司。“開始還擔心居民不配合,但事實卻相反,80%以上的居民都自動分類垃圾。”8月18日,綠色地球公司片區監管王鑫認為,“垃圾不落地”活動之所以順利進行下去,不僅因為街道大力支持並投入補貼,還在於社區前期與居民進行了大量的溝通交流。
  社區能從繁雜行政事務中脫身,專心解決社區居民最為關切的事務,源於政社分開的改革探索。這項經驗,如今已寫入我省《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基層群眾自治和創新社區治理的通知》中,成為改變村委會(社區)與鄉鎮(街道)上下級現狀,實現村委會(社區)與鄉鎮(街道)平等對話的重要一步。
  “改革前,社區居委會每年對接的行政工作有近200項,時間和精力就耗在上面。現在可以理直氣壯對一些行政任務說不了。”羅輯感到由衷滿意的是,“解套”後的社區工作更貼近群眾意願、更“接地氣”。
  水井坊街辦副主任劉志軍表示,改革前,社區一半人協助各個部門開展工作,另一半人具體承辦各類政府職能。政府與社區職責不分,不僅占用了社區大量資源,還影響公平。以低保為例,本來社區只承擔入戶調查,不承擔前置審批這一職能,但不少地方都將前置審批職能下放到社區,導致社區又入戶調查,又負責審批,“這喪失了社區作為第三方公平評價的信譽。”
  職能回歸
  多項保障促“平權”
  如果說政社分開,將社區放到了與街道同等的地位,經費的保障,則使社區自治的“腰桿”更硬。
  羅輯說,改革後除了時間充裕,就是每年大約20萬左右的公共服務經費。“最初擔心不為政府辦事了,經費等會不會被卡。現在看來擔心是多餘的。每年固定的經費保障,不用看臉色,也不用聽指示,可以全部用到群眾需要的地方。”
  在成都錦官驛社區,工作人員每年都通過問卷形式徵集居民意見,將大家需求最多的幾項列為公共服務經費支用範圍。今年,“在37號院大門口修搭雨棚”這一條意見由1614名居民提出,通過居民代表大會等三次會議程序後,這項開支了2萬餘元。“提的意見真正能算數,大家就會感覺到這是自己的家。既然是家,那大家都要一起努力,讓這裡變得更好。”居民王軍表示,除了經費保障,基層政府的職能調整和減負,也為社區“平權”之路增添了保障。
  錦江區民政局基層政權科科長陳大翔介紹,2008年,錦江區正式啟動街道體制改革,內容觸及取消街辦招商引資、協稅護稅等經濟職能,以及取消街辦一級財政職能,街辦支出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由區財政予以保障。街道辦考核機制被徹底顛覆,考核重點轉向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情況。“以往主要跟轄區的企業、財政稅務部門打交道,改革後轉向跟居民打交道了。”朱烈說。
  (原標題:從“免費跑腿”到“收費打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klwhsolvykrh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